独立合作恐怖游戏《零号使者》(Emissary Zero)在 Steam 平台已累计超过 1700 条用户评价,好评率达 82%十大配资软件公司,销量更是突破 15 万份,远超开发者最初预期。游戏背后的开发故事堪称一次仓促又充满奇迹的旅程。
游戏由独立开发者罗恩·瓦因(Ron Vein)独自制作,他在一篇题为《我是如何无意间做出一款销量 15 万份的恐怖游戏的》长文中详细分享了开发过程。《零号使者》最初被设想为一款“包含可选多人模式的线性恐怖游戏”,灵感主要来自《玩具熊的五夜后宫》系列,核心机制借鉴了“监控摄像头、动态障碍、自由移动的怪物”等要素。
游戏的最终形态则是一款“融合解谜与互动元素的步行模拟器”。玩家可以单人体验,或与最多三名好友组队,在一座充满未知生物的神秘建筑中探索,并操作各种可交互物品以推进进程。
瓦因表示,在经历了前作《Estencel》开发周期过长的挫折后,他于 2024 年辞去自由职业,决心将《零号使者》作为一个“尽快完成”的项目进行尝试。他在文中写道:“就算失败了,也希望这次不要再拖太久。”
展开剩余66%在 Reddit 的一条回复中,瓦因提到:“作为资源极其有限的开发者,我当然用了大量现成资源。”但他强调,这种方式更适合他,并无意建立团队或工作室。他曾在大学学习过一年相关课程,其余开发技能主要依靠自学。
《零号使者》于 2025 年 3 月 28 日正式发售。瓦因在 Reddit 中透露,当时“资金几乎耗尽”,3 月发售是为了赶上 5 月的 Steam 分成发放时间。他坦言:“第一笔收入到账时,我已经身无分文。”游戏的发布时间早在 1 月就已敲定,根本没有延期的余地。
“最后三个月几乎是极限压榨,”瓦因回忆道,“发售前三周,Steam 拒绝了构建版本,因为其中一个敌人角色被判定与 Slenderman 太过相似。”瓦因紧急重制角色模型,随后游戏才顺利通过审核。
“与 Steam 客服的沟通与审核流程耽误了不少时间,幸运的是,最终还是在发售前两天通过了,”他说。
项目的混乱还不止于此——游戏中的剧情事件直到发售前两周才确定,而实际的剧情文本是在发售前三天才完成的。除英语外的其他语言版本则主要依靠机器翻译。瓦因表示:“让我惊讶的是,机器翻译的效果相当不错,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玩家在评论里吐槽翻译质量。”
营销方面,《零号使者》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正式推广。瓦因曾在 X 平台尝试宣传,但“收效甚微”。游戏发售初期反响平平,Steam 用户评价一度呈“褒贬不一”状态,玩家主要反馈优化与难度问题,随后通过快速发布热修补丁进行修正。
他表示,游戏口碑随后逐步改善,销量也开始保持稳定增长。到了 4 月,一段在 TikTok 上爆红的视频让数百万用户接触到了这款游戏,销量随之暴涨,成绩也“翻了好几倍”。
截至 2025 年 10 月 5 日,《零号使者》累计销量已突破 15 万份,且仍在持续增长中。瓦因透露,目前他已着手开发续作,计划在前作系统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新元素,并尝试登陆主机平台。
“这款游戏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特别的经历,”瓦因总结道,“它原本只是个小项目十大配资软件公司,最后却成长为一个意外的成功,对我而言,这已经足够。”
发布于:广东省京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