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平的伟大民族配资炒股大全,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我们也曾饱受战火的摧残与蹂躏。当祖国山河破碎、民族危亡之际,无数怀揣崇高理想、肩负民族大义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。他们犹如黑暗中的明灯,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点燃希望之火;又似迷雾中的引路人,在艰难险阻中为中华文明开辟前进道路。正是这些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奋斗与牺牲,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在众多民族英雄中,被后人尊称为三杨、三梁、三陈的九位开国将领,堪称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杰出代表。时光荏苒,百年沧桑,如今的中国早已摆脱了任人欺凌的屈辱历史,但这些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功伟绩,将永远镌刻在民族记忆的丰碑上,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。
展开剩余86%三杨这一称谓最早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提出,指的是杨得志、杨成武、杨勇三位杨姓开国将领。1951年2月,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时刻,中国决定派遣由三位杨将军率领的精锐部队入朝作战。在临行前的送别会上,周总理亲切地对他们说:这次就是要将你们'三杨'一起派往前线,这就是'三杨开泰'啊!这个饱含期许的称呼,既体现了中央领导人对将领们的信任,也寄托着对胜利的美好祝愿,很快就在军民中广为流传。
让我们首先认识三杨中的第一位——杨得志将军。1911年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他,在17岁那年毅然加入了红军第七师。当时部队条件极其艰苦,新入伍的杨得志只领到一把生锈的梭镖作为武器。但这位少年战士毫不气馁,在一次为班长报仇的战斗中,他英勇作战,成功缴获了一支珍贵的汉阳造步枪。杨得志将军指挥的部队以行动迅捷、作战勇猛著称,在长征途中屡建奇功。著名国画大师谢举贤曾专门为他创作《青玉案·咏杨得志将军》,诗中赞叹道:神速智勇堪称冠,汉阳造成佳伴,岂畏洋枪洋子弹。少年戎马,历经千战,往迹何璀璨。其中,他指挥的强渡大渡河战役更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。1935年5月,杨得志率领红一团在暴雨中急行军70公里,出其不意地歼灭敌军两个连,并成功夺取渡船。次日,他又亲自挑选18名勇士组成突击队,在敌人火力封锁下强渡成功,为红军主力开辟了前进道路。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杨得志卓越的军事才能,更为红军长征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杨得志将军的军事生涯充满传奇色彩,他先后参与指挥了飞兵破乌江、平型关大捷和上甘岭战役等重大战役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历任昆明军区司令员、国防部副部长及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。1955年,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,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83岁。
三杨中的第二位是杨成武将军。191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的他,15岁就投身革命洪流。1935年担任红一师政委,后进入红军大学深造。值得一提的是,经典电视剧《亮剑》中李云龙的艺术形象,其原型之一就是杨成武将军。1939年11月,在太行山区的黄土岭战役中,杨成武指挥部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,成功围歼日军900余人,并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,创造了抗战史上的辉煌战绩。新中国成立后,杨成武继续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,2004年2月14日与世长辞,享年90岁。
第三位杨勇将军1913年生于湖南浏阳,自幼参加革命活动。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,因其作战勇猛果敢,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勇将军。1941年,他指挥教导第3旅运用《孙子兵法》中的围点打援战术,在潘溪渡战斗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。1961年,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,杨勇在北京军区射击场表演枪法,九发九中的精湛技艺令这位二战名将赞叹不已。1955年,杨勇被授予上将军衔,1983年1月6日逝世,享年70岁。
三杨将领各具特色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,构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璀璨的将星群像。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同样功勋卓著的三陈将领。
首当其冲的是家喻户晓的陈赓大将。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将门世家的他,是黄埔军校第一期优秀毕业生。陈赓将军文武双全,既有儒将风范,又具猛将胆识。他曾冒死救过蒋介石,也因坚持革命立场而拒绝蒋介石的拉拢。他瘦吾身而肥天下的豪言壮语,成为革命者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。1955年,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,1961年3月16日因病逝世,年仅58岁。
第二位陈锡联将军1915年生于湖北黄安,15岁就参加了红军。1937年的夜袭阳明堡战斗中,他率部奇袭日军机场,一举炸毁24架敌机。1947年豫北战役中,他又以劣势兵力歼灭国民党精锐的第2快速纵队。新中国成立后,陈锡联担任炮兵司令员,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。1999年逝世,享年85岁。
第三位陈再道将军从农民自卫军战士做起,凭借战功逐步成长为开国将领。在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,他多次临危受命,以过人的胆识突破敌军封锁,为部队转移赢得宝贵时间。晚年虽疾病缠身,但革命意志始终坚定。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84岁。
最后要介绍的是同样功勋卓著的三梁将领。这三位都来自江西吉安县渼陂村,虽然年纪较轻,却以非凡的军事才能谱写了辉煌篇章。
梁仁芥是三梁中最年长的一位,历经多次重大战役的锤炼。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,他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领导职务,1991年逝世,享年79岁。
梁兴初1935年参军,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色,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,1985年10月5日逝世。
梁必业则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军队政治工作,为部队思想建设作出重要贡献,2002年在北京逝世,享年86岁。
正如著名作家郁达夫所言: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,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。这些开国将帅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功伟绩,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。在新的历史时期,我们更要继承先烈遗志,弘扬革命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京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